有养殖户反应,现在的猪病越治越严重,不治反而更好。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第一、肝脏的损伤可以导致蛋白质合成障碍。肝脏是合成和分解蛋白质的主要器官,是血浆中蛋白(包括清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运载蛋白和部分酶类)的主要来源。肝功能不全时,血浆清蛋白减少,轻者生长减速、贫血、抗体水平下降,重者出现水肿、腹水。在实际生产中,很多人对乳猪教槽料过分强调不拉稀,于是有的饲料企业过量添加氧化锌等药物。如果对小猪从教槽到保育结束期间一直饲喂这种饲料,就会使其肝脏受到极大的破坏。
第二、肝脏是重要的解毒器官。通过氧化、水解、脱氨等方式将体内代谢产生的、从肠道吸收的(如氨、胺类、吲哚、酚类等)以及来自体外的有毒物质分解成无毒或毒性较小的物质,随尿或胆汁排出体外。在肝脏损伤时,肝解毒功能下降,毒物积聚引起中毒。
所以临床上经常见到猪患病后,打抗生素会导致猪的死亡、不打反而更好的现象。肾脏病变引发不同程度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严重时死亡率会大幅上升。慢性肾变性还可导致血小板功能障碍,呈现出血倾向,极易引发胃肠出血,甚至猪背部毛孔出血的症状。
目前我国对猪病的治疗已经陷入“机体脏器损伤——病毒感染——接种疫苗——细菌感染——抗生素治疗——近一步受损——代谢受阻”的恶性循环。对于猪病“防大于治”的观念应改为“养大于防”。
做好猪场饲养管理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