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岁老归侨62载药理学研究岁月,中国才

中度白癜风怎么治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728/9242808.html
我在国外的时候,还是觉得自己的国家好,因为自己的事业和生活都在这里,社会也在这里,外国究竟还是别人的国家。

第期

口述/李晓玉

早期归侨是指上世纪新中国成立前出国,于年12月31日前又回归祖国怀抱的华侨群体。他们中很多人都在新中国百业待兴时,放弃国外发展前景,回国投身建设,缓解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才短缺的艰难局面。他们奋战在各条战线上,默默无闻,无怨无悔。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86岁的药理学教授李晓玉,就是这样一位老归侨。

年9月,巴黎卢森堡公园,刚满月的李晓玉和父母亲

我叫李晓玉,出生在一个早期归国华侨的家庭。

年我出生在法国巴黎,我的父母亲是上个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留学法国的研究生。父亲李珩是新中国第一代天文学家,母亲罗玉君是外国文学老师,她是第一个把名著《红与黑》译成中文的人。

年6月,3岁的李晓玉和母亲在青岛参加婚礼

父母本可以在法国继续工作下去,但学成报国的拳拳之心催促着他们带着刚满周岁的我,乘着海轮回到久别的祖国。回国后,山东大学聘请母亲为文学院教授,父亲则在青岛观象台就职。

年,李晓玉与父母及弟弟在成都华西坝家中

回国后不久,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人登陆青岛,父母亲又带着我和刚出生不久的弟弟一路历经千辛万苦,逃难到四川成都。抗战八年,我们一家就住在当时聚集着五所大学(华西大学、金陵大学、金陵女子大学、齐鲁大学和中央大学医学院)的华西坝,我在那里度过了小学和初中时光。

年李晓玉与母亲在成都

抗战胜利后,内迁大学相继复原,父母仍留教于华西大学和四川大学。我以优异成绩考入华英女中,这是一所严格的住宿制教会学校。在这个封闭的环境中,我有了更多时间投入到所热爱的数学和文学中去。我把数学演题当成一种快乐的游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对我来说更是一种至高的享受。

年,李晓玉和弟弟、父母在上海拍的全家福

年新中国成立,正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作访问学者的父亲立马经香港飞回国,参加到新中国的建设中。年,中国科学院接管了法国天主教经营了近80年的上海徐家汇和佘山天文台。由于父亲是留法学天文的,郭沫若院长致电指派父亲到上海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的首任台长,于是我们全家迁居上海。

这年秋天,我考入上海医学院,就是现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前身。在上海医学院的求学让我了解到医学基础和临床治疗的知识,也锻炼了我对事物的观察、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年,上海第一医学院儿科毕业照

年毕业前夕,政府号召“向科学进军”,学校领导基于我平时的学习成绩和表现,动员我考研究生。我考虑再三后最终放弃了成为一名儿科医生的梦想,参加了新中国第一届研究生考试,并在年春考取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研究生,师从丁光生教授,成为了一名药理研究生。

年,观察狗心电图

年,课题组合影

年至年,我跟随老师丁光生教授开始从事抗高血压的心血管药理研究。期间,我用心导管等方法建立了整体动物的血流动力学研究实验室,对国产萝芙木生物碱进行了系统的研究。60年代我们在国内首先开展了冠心病药物的研究,提出从改善冠脉循环和心肌代谢供需平衡的观点,为寻找新药指出新的思路。

年,李晓玉在肝炎药物垂盆草甙鉴定会上报告

70年代,上海发生了严重的肝炎疫情,我接受了上海市下达的肝炎任务,期间有两个新药通过鉴定投产。年以五味子酯甲力主的"五酯胶丸"投产;年以有效成分垂盆草甙为质控的"景垂片"上市,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李晓玉的论文著述

鉴于不少病毒感染及肿瘤的发生发展都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失调有关,年起,我又率先在国内开展免疫药理的研究。主要从我国传统中草药中寻找具有免疫调节活性的天然产物,就像从青蒿里提取青蒿素那样。我和课题组成员共同建立了体内外系列筛选方法和多种免疫缺陷动物模型,从而带动了这一新学科的发展。

李晓玉获西德洪堡奖学金,在哥廷根马普实验室研究所进修二年

~年,我获得了西德洪堡奖学金,并赴哥廷根马普实验医学研究所进修两年。我结合当时在国内研究的一种云芝多糖,发现它能强烈地激活补体,经过反复提纯,证明人类血液中原来存在着这种多糖的天然抗体。

李晓玉在德国朋友家

第一次走出国门,我觉得各方面都很新鲜,德国社会非常安定,什么事情都是有规有矩的,他们的公共汽车一分钟都不差到站,现在我们上海也是这样的。

在德国留学的两年,一方面是学习先进的技术和思路,另外对德国人的钻研精神和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也学习了不少,至今,我还保持着与德国教授和一些德国朋友的联系。这期间我也感受到了中外科学技术发展的差距。

年,李晓玉参加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天然药物会

回国后我多次参加了国际学术交流会议并先后与日本、美国等药厂合作研究。年云芝糖肽(PSP)在香港上市,年香菇多糖获新药证书;这些药物与肿瘤化疗、放疗合并应用均有良效。

多年来我主持的“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天然产物研究"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报告并发表多篇论文,年获得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三等奖。

年,中国药理学会为李晓玉颁发突出贡献奖

"九五"期间,我又承担任了"中枢神经退行性病变的免疫机制及药物防治研究",此项目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4篇,并获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三等奖。几十年来虽然获奖颇多,但我认为在我国药理研究这块儿,我仅仅只做了一点点开拓和铺路的工作。

年,李晓玉与研究生合影

年起我带领了朱芃芃、杨四旬、刘岚、卞同华、李胜、钟飞、吴桐、王燕平、向道斌、余上才、杜泽英、马永红等硕士生和博士生,他们如今都活跃在国内外有关的研发单位中。丁健院士也曾在我处作过博士后研究。对于他们的成功,我感到由衷的高兴。

年,李晓玉在香港太平山山顶

李晓玉(前排左二)和《中国药理学报》编辑部同事的合影年,70岁的我选择了退休,退休后我担任了《中国药理学报》的常务副主编和顾问,这本SCI杂志多年来被评为我国的精品期刊,如今已走向国际,影响因子也在逐年提升。我今年86岁,年纪大了,眼睛也不行,但每天还是会到办公室来跟同事们见见面,讨论讨论。一个老人孤独地待在家里,就会慢慢跟社会脱节,脑子会钝掉,所以只要我自己走得动,脑子还能转得动,我就会到办公室去看看,我觉得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养老方式吧!

年已经86岁高龄的李晓玉

作为归侨我们很爱自己国家,特别是当我们身在国外的时候,想到背后有这么一个强大的祖国作后盾,我们感到非常的骄傲。在美国的女儿给我办过三次绿卡,叫我到美国去,我都没去。我曾在美国住过一段时间,但还是觉得自己的国家好,因为自己的事业和生活都在这里,社会也在这里,但美国究竟是人家的国家。

70年来我有幸见证了祖国的伟大发展,作为一个中国人感到很骄傲。我也总相信,我们的祖国一定会越来越好,人民一代比一代更幸福。

关爱为祖国建设做出贡献的早期归侨,点击或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bookintake.net/gtybyssm/96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