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蚜春季危害最严重,这样防治效果好

梨二叉蚜危害梨树田间表现

梨二叉蚜

梨二叉蚜又名梨蚜、梨腻虫、卷叶蚜等,属同翅目蚜科,是梨树的主要害虫。全国各梨区都有分布。

1危害特点梨二叉蚜以成蚜、若蚜群集在梨幼芽、嫩叶、嫩梢上吸取汁液。

梨二叉蚜在嫩叶背聚集危害

早春若虫集中在幼芽上危害。随着梨芽开绽而侵入芽内。梨芽展叶后,则转至嫩梢和嫩叶上危害。

梨树嫩梢上的梨二叉蚜危害状

梨二叉蚜危害梨树叶片卷缩成筒状

在叶片正面刺吸危害后,受害叶片向正面纵向卷曲成筒状,后逐渐皱缩变脆,受害叶不能伸展,严重时容易脱落。受害叶片易招致梨木虱潜入危害。

2形态特征2.1无翅孤雌胎生蚜

体长约2毫米,宽约1.1毫米,体绿色、暗绿色或黄褐色,常被白色蜡粉,头部额瘤不明显,背中央有1条深绿色纵带,腹管圆柱状,末端收缩。

2.2有翅孤雌胎生蚜

体长1.5毫米,翅展5.0毫米左右,灰绿色,头、胸部黑色,腹部淡色,前翅中脉分二叉,故名“二叉蚜”。

若虫与无翅孤胎生蚜类似,体小,绿色。卵椭圆形,初产淡黄褐色,后变黑色,有光泽。

3发生特点梨二叉蚜1年发生20代左右,以卵在梨树芽腋内、果台及枝杈的缝隙内越冬。翌年3月梨芽萌动时开始孵化,初孵若虫先在膨大的芽上危害,待展叶后集中到嫩梢叶片上危害,并迅速繁殖,危害加重,使受害叶片向上纵卷成筒状。落花后大量出现卷叶,半月左右开始出现有翅蚜,4月中旬至5旬危害最严重。5月中下旬产生有翅蚜,陆续迁到越夏寄主狗尾草和茅草上危害,6月中下旬梨树上基本绝迹。秋季9—10月,在越夏寄主上产生大量有翅蚜迁回梨树上繁殖危害,并产生性蚜。雌蚜交尾后产卵,以卵越冬。

梨二叉蚜在春季危害较重,秋季危害远轻于春季。

4综合防治4.1人工防治

从梨二叉蚜危害卷叶初期开始,结合其他农事活动,早期摘除被害卷叶,集中深埋或销毁,消灭卷叶内蚜虫,降低园内虫量。

4.2消灭越冬虫卵

上年秋季蚜虫数量较多的梨园,结合其他害虫防治,在萌芽期喷施1次3~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50~70倍液,杀灭越冬虫卵。

4.3生物防治

梨二叉蚜的天敌有食蚜蝇、草蛉、瓢虫及蚜茧蜂等,应注意保护和利用。

4.4药剂防治

在花序分离期至铃铛期和落花后10天是药剂防治的两个关键期,各喷药1次即可,可选用

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倍液,

或20%啶虫脒可溶性粉剂~倍液、

10%烟碱乳油~倍液、

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倍液、

0.8%苦参碱·内酯水剂倍液、

80%敌敌畏乳油~倍液、

25%喹硫磷乳油~倍液、

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倍液、

35%硫丹乳油~1倍液、

2.5%氯氟氰菊酯乳油~倍液、

2.5%溴氰菊酯乳油1~2倍液、

20%甲氰菊酯乳油~倍液、

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或水乳剂1~倍液、

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倍液、

10%烯啶虫胺可溶性液剂~0倍液、

30%松脂酸钠水乳剂~倍液等。

(本文刊登自《果农之友》杂志年第9期,原文题目为“梨二叉蚜在梨树上的危害特点及防治措施”,作者是来自益阳市赫山区农业农村局的王迪轩。)

往期推荐01

视频

H形葡萄树长什么样?

02

视频

梨树十月份管理要抓好两个重点

03

视频

葡萄园中的这个小装置,既防灼伤又防晚霜冻害

点击蓝色字即可阅读

目前建有以下交流群

果业资讯,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新品种介绍

更多果业信息




转载请注明:http://www.bookintake.net/gtybyzl/8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