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洗纤素,裁为白牡丹。
异香开玉合,轻粉泥银盘。晓贮露华湿,宵倾月魄寒。
家人淡妆罢,无语倚朱栏。——唐·王贞白《白牡丹》
二十四节气包含二十四节时和气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依据太阳在黄道位置的变化,总结一个回归年的气候、物候、农业活动等方面的特征和变化规律的农业生产活动的历法。其中谷雨即为反映降水变化的节气之一,为“雨生百谷”之意,在每年公历的4月20日或21日。“斗指辰为谷雨,言雨生百谷也”,谷雨时节,寒潮天气己经结束,气温开始回温,极大的有利于谷类作物的生长。
望野日历·谷雨
谷雨分为三候:“一候萍始生,二候呜鸠拂其羽,三候戴胜(任)降于桑。”一候的五天里浮萍开始生长;二候的时候斑鸠在田间鸣叫、梳理自己的羽毛,来提醒人们要不误农时;三候的时候戴胜(任)鸟落在桑树上,到了养蚕采桑的时候。
谷雨三候
海棠绶带鸟图盘
望野博物馆藏
《天边的彩绘——中国10-13世纪釉上多色彩绘陶瓷研究》,P
01
仓颉与谷雨
谷雨节气除了反映出农耕社会不误农时、顺应自然、勤俭务实的精神外,在民间,谷雨还与一位神话人物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便是仓颉。仓颉像
神话时代,轩辕黄帝由部落首领被拥戴为部落联盟领袖,他命仓颉为左史官。仓颉为官后,用不同类型的贝壳和绳结的大小、横竖为标记记载事务。可是,随着仓颉主管事务日益繁多,老办法已远远不能适应需求,仓颉很犯愁。
一天,仓颉随一个老猎人外出打猎,走到一个叉口,老人指着地上留下的各种野兽的踪迹,向他讲述野兽的去向。仓颉想,“一个足印可以代表一种野兽,我能不能用一个符合代表一种事务呢?”回家后,仓颉便打点行李出外察访。一路上,他跋山涉水,不耻下问,把看到的各种事务都按其特征表示出来,花了一年的功夫,最后满载而归。
据说,仓颉回家以后,关上大门,三年没出,他把一路收集的图形,在院内用树枝都画了出来。为此,他把杨武沟周围的干树枝全用光了。仓颉造字的成功,为人类进步带来了光明。
仓颉造字
这事感动了玉皇大帝,当时正遭灾荒,许多人家无法糊口,他便命天兵天将打开天宫的粮仓下了一场谷子雨,人们终于得救了。仓颉死后,人们把他安葬在白水县史官镇北,与桥山黄帝陵遥遥相对,墓门上刻了一副对联:“雨粟当年感天帝,同文永世配桥陵。”人们把祭祀仓颉的日子定为下谷雨的那天,也就是现在的谷雨节。自此之后,每年谷雨节,仓颉庙都要举行传统庙会,会期长达七至十天。
01
02
谷雨三朝赏牡丹
牡丹,也称“谷雨花”“富贵花”等,毛莨科落叶小灌木,它的故乡在我国秦岭一带,迄今大约已有两千余年历史。
谷雨之际牡丹开
秦汉时期,牡丹作为药物;供观赏始于隋代,盛于唐代,白居易有诗云:“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便是描写当时京城赏牡丹的盛况;北宋时期,洛阳成为全国牡丹的栽培中心,有“洛阳牡丹冠天下”的美誉,“雪塔”“豆绿”“姚黄”“魏紫”更是驰名中外的珍品。
牡丹唐草纹短颈瓶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天边的彩绘——中国10-13世纪釉上多色彩绘陶瓷研究》,P66
“谷雨三朝赏牡丹”,自古亦然,明清时期,安徽的亳县、山东的菏泽是驰名的牡丹产地,如今的牡丹身影遍布大江南北,尤以皖、鲁、豫、陕、川等省为盛。洛阳牡丹遍及城野,彩浪奔腾,蔚为壮观;菏泽牡丹如锦似霞,锦裘相覆,美不胜收;盐城的枯枝牡丹,红白交映,花艳香浓,叹为观止。
“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谷雨时节赏牡丹,雅致非凡、情趣盎然。
牡丹唐草纹短颈瓶
日本奈良大和文化馆藏
《天边的彩绘——中国10-13世纪釉上多色彩绘陶瓷研究》,P66
04
谷雨清雅品春茗
前日采茶我不喜,率缘供览官经理;今日采茶我爱观,吴民生计勤自然。
云栖取近跋山路,都非吏备清跸处;无事回避出采茶,相将男妇实劳劬。
嫩荚新芽细拨挑,趁忙谷雨临明朝;雨前价贵雨后贱,民艰触目陈鸣镳。
由来贵诚不贵伪,嗟哉老幼赴时意;敝衣粝食曾不敷,龙团凤饼真无味。
——清·乾隆《采茶歌》
谷雨茶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古人云:“诗写梅花月,茶煮谷雨春”。谷雨茶是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又叫三月茶,除了嫩叶外,还有一芽一嫩叶的或一芽两嫩叶的;一芽一嫩叶的茶叶泡在水中像展开旌旗的古代的枪,被称为旗枪;一芽两嫩叶则像一个雀类的舌头,被称为雀舌,与清明茶同为一年中的佳品。
旗枪茶
唐巩义窑白釉深腹杯
望野博物馆藏
图片拍摄:微博
勇汽水唐昭宗时户部侍郎陆希声《茗坡》诗云:“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华鲜,春醒酒病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
晚唐著名诗僧齐已留下了三首谷雨有关的茶诗,其中一首是《谢中上人寄茶》:“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绿嫩难盈笼,清和易晚天。且招邻院客,试煮落花泉。地远芳香寄,无来又隔年。”
明代许次纾在《茶疏》谈到采茶时节时说:“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
唐白釉绿彩茶碾轮与碾槽
望野博物馆藏
在轻雾如烟的茶丛中,翠绿鲜嫩的春山野茶很稀少,乃至天色将晚时,还未采摘满筐,尽管谷雨佳茗难得,但诗人还是迫不及待地招来邻院的客人品谷雨茶。大文豪苏东坡对谷雨茶也留下了“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的千古名句。
雀舌茶
谷雨是采摘茶的时节,民间谚语云:“谷雨谷雨,采茶对雨。”谷雨时期采摘的茶细嫩清香,味道最佳。故谷雨品茶,相沿成习,俗话云:“尘纷浊世多烦忧,雅茗居里茶一壶。品茗会友同享受,一杯入肠解千愁。”
05
民间习俗谷雨帖
谷雨帖,也叫“禁蝎咒”,是一种特殊的农家年画,一般是用黄纸朱砂绘制,主要内容是神鸡捉蝎,天师灭五毒等。据清乾隆六年《夏津县志》记载:“谷雨,朱砂书符禁蝎。”清光绪七年《增修登州府志》中也记载,在今山东蓬莱一带,谷雨这天便要“士民用朱砂书符咒,禁蛇蝎。”说明在清朝时期,民间已经有了“谷雨帖”灭毒蝎的习俗。等到谷雨过后,把咒符从墙上揭下来,拿到院子里用火烧掉,据说这一年里就会相安无事了。
谷雨帖除了形象生动的图案外,往往还刻绘有反映扑灭蛇蝎的文字,如“谷雨日,谷雨晨,奉请谷雨大将军;茶三盏,酒三巡,送蝎千里化为尘”,“谷雨三月中,蝎子逞威风。神鸡叼一嘴,毒虫化为水”或是“谷雨三月中,太君下天空,手持七星剑,单斩蝎子精”等,这些歌谣语言简洁通俗,朗朗上口,洋溢着浓郁的乡野情趣。
谷雨帖“禁蝎咒”
不仅仅是谷雨之前,古人预防毒虫之害还会贯穿整个高温季节,戴上了细柳圈,贴上了谷雨贴,到了夏季的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古人还会再来一次除害运动,这也就是今天人们比较熟悉的端午习俗——“饮菖蒲酒,调以雄黄,曰辟灾毒”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谨致谢忱
作者:Sophie
END
“征文”与投稿?
我们希望聚合有生命力的与艺术、收藏、历史研究相关的原创思想观点、有独特视角的学术见解,所以特别开放原创内容投稿通道。尤欢迎观点新颖、论证缜密、文字精炼、引注完整的研究佳作,务求恪守学术道德,谢绝一稿多发。欢迎朋友们踊跃投稿。
投稿邮箱
wymuseu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