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的泌尿系结石病友一般都会问一句:医生,我这尿结石是怎么生成的啊?
我也很想给他们一个满意的、肯定的答复,但目前的医学发展水平很难做到,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
绝大多数(不是全部)的泌尿系结石都是在肾脏产生的,然后落入输尿管、膀胱、尿道等处。所以我们以肾结石为例讲述泌尿系结石的病因。
虽然肾结石的治疗进步巨大,但其防治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作为多因素疾病,肾结石的发病机制尚待明确,预防手段也极其有限。更重要的是,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肾结石的发病率呈现升高的趋势,产生巨额的医疗成本。
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肾结石的形成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可将引起肾结石的病因分为内在和外在因素。
一、外在因素:
1、自然环境:气候比较干热的地方结石的发病率较高。如巴基斯坦、阿拉伯、美国南部等。在中国,南方地区较北方地区结石的发病率较高。
2、社会经济环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促进高动物蛋白摄入过多,导致上尿路结石的发病率显著上升。
二、内在因素:
1、遗传因素:遗传性疾病与肾结石的发生关系密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包括原发性高草酸尿症和胱氨酸尿症,而远端肾小管酸中毒则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痛风和原发性黄嘌呤尿症也是与肾结石相关的遗传病。
2、营养水平:尿液中各种物质的含量及相互作用影响着肾结石的形成,而营养水平和饮食成分可影响尿中物质的浓度。
3、代谢异常:
1)草酸的代谢异常:尿中草酸高于40mg/d则定义为高草酸尿症。患者尿中草酸排出的增加,很容易促进肾结石的形成。
2)钙和磷的代谢异常:高钙尿症的定义是每天坚持mg钙,mg钠饮食一周后,尿钙超过mg/d。有研究表明,降低钙尿症的水平可以降低结石的复发率。
3)尿酸的代谢异常:高尿酸尿症的定义为尿中尿酸超过mg/d。引起尿酸结石形成的三个主要因素是高尿酸尿症、低尿pH和尿量减少。
4)枸橼酸的代谢异常:低枸橼酸尿症被定义为尿枸橼酸水平<mg/d,枸橼酸的存在可以抑制含钙结石的形成,因此尿中枸橼酸水平的降低被认为是促进含钙结石形成的一个原因。
5)胱氨酸的代谢异常:正常人尿中每日约排出10~mg的胱氨酸,而患有这种遗传缺陷的患者每日可排出~0mg甚至高达mg以上的胱氨酸。胱氨酸在尿中溶解度很差,容易析出生成结石。
6)镁的代谢异常:低镁尿症定义为尿中镁的排泄<50mg/d,任何原因导致镁的吸收不良或排出增加都可引起低镁尿症。镁可络合肠道内草酸和钙盐,从而降低肾结石形成的风险。
7)药物的代谢:由药物成分引起结石形成的药物主要包括蛋白酶抑制剂、氨苯蝶啶、磺胺类药物、头孢曲松钠、硅酸盐、环丙沙星等,这些药物主要因其溶解性差、容易改变尿液酸碱性或容易与尿液中的盐结石形成晶体等原因促进结石的形成。而由代谢效应引起结石形成的药物主要包括钙剂、维生素C、碳酸酐酶抑制剂、髓袢利尿剂(呋塞米、布美他尼)、别嘌醇等,这些药物主要通过改善尿液的环境影响代谢吸收而起到促进结石形成的作用。
8)黄嘌呤的代谢异常:体内黄嘌呤脱氢酶或黄嘌呤氧化酶往往催化黄嘌呤向尿酸转化,当这两种酶失调时,黄嘌呤不能进一步代谢,直接经尿液排出。黄嘌呤在尿中溶解性很差,容易形成黄嘌呤结石。
9)尿酸铵的代谢:尿酸铵结石的比例在所有结石中不到1%。轻泻药滥用、反复泌尿系感染、反复尿酸结石形成和肠道炎症性疾病被认为与尿酸铵结晶生成有关。
4、尿路梗阻:
常见的先天性梗阻包括肾盏积水、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海绵肾、多囊肾等。后天性疾病引起的梗阻包括前列腺增生、输尿管狭窄等。
5、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是感染性结石形成的主要原因。感染所产生的分泌物、脱落细胞和坏死组织等都可为结石的生长提供核心。感染性结石的特点是生长迅速,一般4~6周就可以形成,它的形成依赖尿液pH的变化,当pH低于6.5时,结晶将不再形成,并且开始溶解。其中最常见的与感染性结石相关的细菌是奇异变形杆菌。
在如上多病因的作用下,经过复杂的生成机制,就导致肾结石的产生。
如需进一步了解更专业的内容,可参阅《吴阶平泌尿外科学》各版本、《中国泌尿外科和男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各版本,也可给笔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