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若镜编辑
杨中旭8月20日,第三批国家药品集采在上海开标,余家企业参与角逐,55个品种、82个品规的拟中选结果已在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上公示。与前几番集采相似,在昨日的集采现场,多个品种又现“惊天降价”。其中,糖尿病一线用药二甲双胍片、降压药卡托普利皆报出1.5分/片的底价;抗血栓药物替格瑞洛报价1.46元/片,降幅82.7%;更有3天前刚获批上市的齐鲁制药西地那非,力压辉瑞伟哥、白云山金戈,以2.08元/片的地板价独家中标。除了西地那非,齐鲁制药还有卡培他滨、奥氮平口崩片等品种中标,和石药欧意各自囊括8个品种,扬子江、豪森药业中选品种数紧随其后。正大天晴拿下注射用阿扎胞苷、替格瑞洛等重要品种,华海药业申报的3个品种亦全数中标。然而,就在国内药企竭力拼价、毫厘必争之际,此番,外资药企却普遍选择保守策略,多个原研品种因出价高于限价而提前出局。外资药企为何转身离开集采市场,“他们可能是盯着非中标的那30%份额”,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一位分析人士指出。同时,国内底价拼杀上演的1分药价、“水比药贵”,亦引发质量之忧,用化工业生产水平衡量药品生产当真公允吗?01仅3家外企中选转身进入非医保市场?在已公示的拟中选企业名单中,只有卫材、辉瑞、优时比3家外资药企入围,其中卫材的甲钴胺片较最高申报价降低76.54%,辉瑞原研药利奈唑胺降价90%,皆以第一顺位中标。除此之外,尽管第三批集采涉及到默沙东、诺华、阿斯利康、礼来等多家外企的26个原研药品种,但不少企业选择高出最高限价数倍的、甚至数十倍报价,相当于主动放弃。作为国内年销售额超过30亿的品种,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因单品种采购额高而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