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浮山曾有直径一米,一节可以装两个人的巨

刘军连医生北京中科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w9loygb/

罗浮山是岭南第一名山,名胜古迹众多。近日翻阅古籍,关于罗浮山竹子的介绍引起我浓厚的兴趣。

在目前的世界范围内,最大的竹子是云南的巨龙竹。一根顶级的巨龙竹,高度可以达到45米,相当于十几层楼高,最粗的地方直径可以达到30厘米,竹叶也有40厘米长。

这种巨龙竹应该是竹子界的巨无霸了吧?可是,与古籍中记载的罗浮山的巨竹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

唐代白居易编写的《六贴》中说:“罗浮第三峰有竹,大径七尺围,节长丈二,谓之龙公竹。”

罗浮山的竹子一圈的周长居然有七尺。唐代的一尺大约是31.1厘米,七尺就是厘米了。我们按照圆周率的算法得出的结果是,这种竹子的直径竟然70厘米。

这种龙公竹一节长丈二,即十二尺,那么,它的一节竟然有3.7米长,长度相当于两个身高厘米的大汉连在一起。成年男子的胸径也不可能有70厘米,那么,锯下龙公竹的一节,就可以装进两个彪形大汉,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吧?

而且这种竹子还有更恐怖的地方:“有竹叶若芭蕉叶大,随水流出。”竹叶居然有芭蕉叶大,也够吓人了。

如果仅仅是《六帖》中有记载,那可能是作者夸张的描写,但是,还有很多其他书籍也有关于罗浮山巨竹的记载。

唐朝《北户录》的记载更夸张:“贞元中,有人至罗浮第十三岭,见巨竹百千万竿,竹围二十一尺,有三十九节,节长二丈,笋甚肤直。”竹围二十一尺,那么直径就一米多了;节长二丈,一节竹子居然有5米长!

如果仅仅是唐代有记载,那还不足以证明这种竹子的存在,可是,其他朝代也有文章提到罗浮山的巨竹。

早在南北朝时期编撰的《南越志》里记载:“罗浮第三十一岭,半是巨竹,皆七八围,节长二丈,谓之龙钟竹。”

宋朝的《太平广记》里,也有类似的记录。

明代陈琏编撰的《罗浮山志》:“罗浮山生竹,皆七、八围,节长一、二丈,谓之龙公竹。”

崇祯年间,有人在广州买到了罗浮山产的竹篾,其中居然两丈长而中间没有竹节的篾片。

还有更离谱的记载,博罗园洲有一个人和罗浮山朱明洞的一个土著有很投缘,远,土著送给他一头牛,栓牛的绳子是一个竹篾搓成的,两丈长,居然也没有竹节。当地居民纷纷前来围观,并把这事情报告了官府。

清初学者屈大均说:“大抵罗浮竹类甚众,东北数十里皆产竹,居人每以春夏采笋脯之,秋冬破削为篾,以售广、惠二州。”罗浮山的居民,春夏采竹笋,做笋干,秋冬砍伐竹子破篾片,卖到广州和惠州。可见,竹产业确实是当时人们的生活重要来源。

看来罗浮山的竹子确实很神奇,不过这样的竹子,山上现在还有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bookintake.net/gtybyzl/125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